返回首页

一壶得真趣,好茶客自来?

来源:www.bxwzhw.com   时间:2023-06-28 18:05   点击:5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一壶得真趣,好茶客自来?

“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一茶一禅,一物一心,不相离。一饮一啜,一润一悟,甘甜爽神,启迪智慧。

人生七雅,茶诗都是风雅之物。茶中有诗意,诗中有茶思。雅士、诗人多茶客,自古僧侣多慕茶。禅茶自一味,茶中有禅意,茶中有人生。

二、儒学何为俗何为雅?

儒家将君子与小人,是就人的品性进行划分,而雅俗的区别则注重点在人的情趣上。孔子骂人,就径呼之为“小人”,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名言。

儒家论雅俗之别时,义利态度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衡量指标:重义之士,即为雅士;重利之人,即是俗人。

三、十大雅事出自哪本书?

出自《随园诗话》,

解释为风雅之事。

雅事,非能刻意而为之,

乃人之天性及修养的自然流露。

风雅之事。常指有关香、茶、画、花、琴、棋、书等活动。 清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书》之五:“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招诸诗人唱和,亦公卿雅事也。”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二场:“你何妨花一笔钱,让他梳拢了 香君 ,这也是艺林雅事。”

四、中国茶道美学的茶俗?

茶道即饮茶之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他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仪式。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唐朝《封氏闻见记》中有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我国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是最早记载中国茶道历史发展的巨著。

茶被誉为“国饮”,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和文明的象征。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道是核心。

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手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使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之目的。

中国茶道的基本要求是:一、茶具必须清洗洁净。二、主张用清水煎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芯上雪化水煎茶。三、讲求水沸适度。四、要求使用名贵优质茶具,将茶碗烫热或烤热,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中国四大茶道流派分别为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和世俗茶道。

五、古代雅士的九件雅事?

古人九大雅事: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

焚香

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熏香还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品茗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 思想。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听雨

听雨是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聆听点点滴滴洒落大地的雨声。仿佛淅沥淅沥的雨滴,是雨精灵所奏的催眠曲,让大地生物都能安然入睡,获得一种心灵的惬意。

赏雪

欣赏雪花的晶莹剔透,冰清玉洁,让人想到在这凡尘世界也要保持一种像雪花一样的纯洁无瑕,保持一份超凡脱俗、高洁的心境。

候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酌酒

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莳花

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时至今日,人们对花仍旧情有独钟,各地的花展、花市、花节人潮涌动,盛况依然,我认为,国人好花,不仅仅好其花形,更缘于花文化的精髓:花韵。

寻幽

多去游览山水,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

抚琴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俞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