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武夷岩茶等级划分?

来源:www.bxwzhw.com   时间:2023-07-18 17:50   点击:16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武夷岩茶等级划分?

根据GB18745-2002标准所示,武夷岩茶大红袍分为特级、一级、二级;武夷岩茶肉桂分为原味、特级、一级、二级;武夷岩茶水仙分为原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武夷岩茶奇种分为原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武夷岩茶名枞分为一个等级。

为什么要制定标准样品呢?

因为茶叶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光靠标准文本的文字描述很难体现该产品的质量状况,标准样品就体现了这个等级茶叶的质量状况,通俗的说,就是告诉你特级肉桂是怎么样的,特级水仙是怎么样的。

标准样品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指导企业生产,二是检验机构进行参照检验,三是质量仲裁。

武夷岩茶的审评与品鉴:

1、看干茶

在看干茶的阶段一般审评人员会抓一把茶叶在手上感受它的重量。

查看茶品的整碎度是否达到标准,条索完整的茶品一般揉捻到位,脱水率适中。

同时有一定重量的茶内质相对丰富,制率也会偏高。

如果感觉很轻且松散不规整的茶则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做青过程中吹风太多以及做青过度,茶叶脱水过度。

2:揉捻不到位,导致塑形不成功使得干茶条索过于粗松。

没有厚重感,会导致滋味较淡薄,不耐泡等后果。

3:鲜叶采摘嫩度偏老,光照过长导致叶片大且薄。

一般来说春茶的身骨重,而夏、秋茶轻。

2、看汤色

武夷岩茶茶汤以橙黄、橙黄明亮为主。

若精制时焙火程度偏高,内含茶黄素增加茶汤颜色也会随之变得厚重,会显示橙红。

但是无论茶汤的颜色为什么,茶汤都要以干净清透明亮为基础。

若出现浑浊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揉捻过度导致茶汤浑浊

2:采摘鲜叶过嫩

3:走水未到位,导致脱水率未达标使得干燥后的茶叶返青

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茶汤滋味淡薄且出现苦涩感,是工艺不达标的表现。

3、闻香

在毛茶审评的时候香气主要表现为:品种香、地域香

精制后的茶品香气主要表现为:工艺香、品种香以及地域香

在香气审评过程中忌讳出现以下几种香气:杂味、青味、酵味、酸味、闷味

这都是在毛茶阶段以及储存焙火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导致的杂香。

4、尝滋味

武夷岩茶滋味丰富,在审评时一般分为几个方向:茶汤的薄厚、茶汤的回甘程度、是否存在苦涩感、有否落水香及岩韵。

若以上几点并没有非常突出一般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滋味淡薄:鲜叶采摘偏老、揉捻程度不够导致条索不紧结、做青时走水不完整、原料采摘等级(山场)偏弱。

苦涩感:鲜叶采摘老嫩不匀、走水不够到位、揉捻程度过度以及部分品种特性。

回甘及落水香主要原因在于原料采摘等级(山场)偏弱及工艺上出现了缺陷。

一般而言,茶水的厚重感不够、落水香不足、滋味苦涩感重,可以通过后期精制去改进。

但忌讳杂异味,因此审评滋味的最低标准便是茶汤滋味清晰无杂味。

5、看叶底

武夷岩茶叶底的观察主要从色泽、柔软度、舒展度、以及完整度四个方面进行打分。

叶底的色泽主要表现在绿叶红镶边。

红边不匀表示青叶有受损现象、发酵缺陷以及走水不干净等问题。

叶片偏青绿色,红边不明显走水不够到位或者炒青过程没有到位。

这两种情况下的茶同样会出现苦涩感,并且带有青味。

叶底的柔嫩度主要表现在叶底的活度,触感是否扎手,且不会回软。

如果叶底偏硬,缺少柔软度和光泽度,则说明采摘偏老或者做青过程中吹风太多。

工艺精良的茶,叶底一定是有弹性的、有光泽的、揉搓叶片时不会破碎。

叶底的舒展度主要表现在叶片泡在水里会膨胀。

舒展性差的茶在冲泡时会具有苦涩感或者香气不好的隐患。

叶底的完整度主要表现在外形的好坏。

叶底的整碎度可以直观的表现该茶在揉捻工艺中是否存在缺陷。

揉捻多度则会导致外形破损且条索不好看,同时在冲泡时不容易把握冲泡程度,容易造成滋味淡薄或滋味过度的后果。

二、早上一壶茶顺口溜?

“早上一壶茶”这句话流传甚广,在不同的地区或方言中,下句略有不同,但意思都差不多。一般说“早上一壶茶,赛过活神仙”。就是说,早上喝一壶茶,可以健康长寿。其实,茶的品种很多,并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早晨空腹喝。如果经常空腹喝绿茶,对胃就不好。

三、岩茶三坑两涧是什么?

1. 岩茶三坑两涧是福建武夷山一带最著名的产茶区之一。2. 三坑指的是黄茶、水仙茶、肉桂香、桂花香等品质最佳的岩茶产区,而两涧指的则是天竺寺溪和凤凰溪两条流经武夷山的溪流,这里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种植的茶叶透过山间流水的气息,更显幽香。因原产地的特殊环境和生长条件,岩茶采摘时间短暂;为了保护茶树,茶园一般也不允许外人进入,十分珍稀。3. 随着采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茶叶品质的提升,岩茶已走向世界,并被誉为“中国茶艺的四大名山之一”。

四、武夷岩茶的味道?

味道廿醇,清香。

1:武夷岩茶其实是乌龙茶的一种,一般产于福建闽北的武夷山一带。因为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所以它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可以说是兼备了两者的优点。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茶,所以它的制作方法和绿茶红茶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一些不同。

2:武夷岩茶是采摘稍成熟的嫩芽,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烘、挑拣、复焙等工序制成。并且根据鲜叶原料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武夷岩茶又被分为多个品类,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四大名枞品质尤为出众。

五、武夷岩茶有哪些加工工序?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流程如下:

采摘 → 萎凋【 晒青--(复式萎凋即二晒二晾)--晾青】 →做青【摇青与做手(反复多次)】→ 炒青--(双炒双揉)--揉捻→ 初焙(即毛火、俗称“走水焙”) →扬簸 → 晾索(摊放)→ 拣剔 → 复焙(足火)→ 团包 →补火→毛茶装箱

一、采摘

武夷岩茶鲜叶的采摘标准,以新梢芽叶伸育均臻完熟,形成驻芽后采一芽3~4叶,对夹叶亦采,俗称开面采,一般掌握中开面采为宜。

采摘

采摘的要求,掌心向上,以食指勾住鲜叶,用拇指指头之力,将茶叶轻轻摘断。采摘的鲜叶力求保持新鲜,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品质的现象发生。

二、萎凋(二晒二晾)

萎凋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目的在于蒸发水分,软化叶片,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丧失。萎凋处理得当与否关系到成茶品质的优劣。

  开青

茶青进厂后,即倒入青弧内,用手抖开(避免内部发热红变)。将茶青匀摊于水筛中(俗称“开青”),每筛鲜叶约0.5公斤,摊好后排置于竹制萎凋棚上(俗称“晒青架”)根据日光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以及鲜叶老嫩和各品种对萎凋程度的不同要求灵活掌握,此法称为“晒青”。

  晒青

初采茶青,因水分多,富有弹性,经日光晒后叶片渐呈萎凋状,光泽渐退,将两筛并为一筛,摇动数下,再晒片刻,即移入室内晾青架上,称“晾青”。

三、做青(摇青与做手)

武夷岩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做青。做青是岩茶初制过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形成岩茶色、香、味、韵及“绿叶红镶边”的优良特质。做青的过程十分讲究,其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做青还必须根据不同品种和当时的气候、温度、湿度,采取适当措施,俗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摇青

具体做法:茶青移入青间前,均需将茶青摇动数下,然后移入较为密闭、温湿度较稳定(温度25℃左右、湿度70%~80%)的青间。放置青架上,静置不动使鲜叶水分慢慢蒸发,继续萎凋。经1~1.5小时后,进行第一次室内摇青,摇青次数约十余下。第二次摇青时可见叶色变淡,即将四筛茶并为三筛,再进行摇青,同时用双手掌合拢轻拍茶青一二十下,使青叶互碰,弥补摇动时互撞力量的不足,促进破坏叶缘细胞(俗称“做手”)。

四、炒青与揉捻

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稳定做青已形成的品质,纯化香气。

  炒青

翻炒时两手敏捷翻动,翻动时不宜将茶青过于抖散,以防水分蒸发太干,不便揉捻,约二三分钟,翻炒四五十下后,青叶表面带有水点,已柔软如棉,即取出揉捻。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的揉茶筛中。将炒青叶压于揉茶筛中来回推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

  揉捻

五、初焙(毛火)

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送至焙房烘焙。焙房窗户须紧闭,水分仅能从屋顶隙缝中透曳,温度控制在100℃~110℃。将炒揉的茶叶均匀放置狭腰篾制的焙笼中,摊叶厚度为2~3厘米,然后将焙笼移于焙窟上,约10~12分钟,翻拌三次。岩茶初焙,是为了抑制酵素,固定品质,因此要在高温下短时间内(仅十一二分钟)进行,这样可最大程度减少茶叶中芬芳油等物质的损失,又可使酵素失去活力。

初焙

六、扬簸、晾索、拣剔

茶索经初焙后水分蒸发过半,叶呈半干状态,此时茶叶的化学变化暂时停止,即进入以下几个工序:

扬簸:茶叶起焙后,倒入簸箕弧内,用簸箕扬去黄片、碎片、茶末和其他夹杂物。扬簸在烘焙房内进行,簸过的茶叶摊入水筛中,每六焙拼一水筛,厚度约为3~5厘米,然后移出焙房外,搁于摊青架上晾索。

晾索: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约5~6小时,然后才能交拣茶工拣剔。

拣剔: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

拣剔

七、复焙(足火)

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方法:经拣剔的茶叶,放入焙笼内,每笼约0.75公斤,将其平铺于焙笼上,进行烘焙。烘焙所需的火温通常以100℃左右,焙至二十分钟后进行第二次翻茶。其后,焙至约四十分钟,进行第三次翻茶。三次翻茶后,再焙约半个小时,用手捻茶即成末,说明茶已足干。这只是一般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凭焙茶师的经验灵活掌握,每次翻茶时焙窟的火堆,须进行一次“拨灰”,即用木制小焙刀,在火堆边沿将灰拨匀,使火力均衡,并控制火温。茶叶在足干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火慢炖。

复焙

  

八、团包

茶叶在炖火后,即“起焙”进行团包。

九、补火

目的是去除纸上的水分,避免被茶叶吸收而发生霉变。

十、毛茶装箱

补火后,将茶装入茶箱内,放在干燥的室内存储。

六、六大茶系制茶工艺区别?

以下是六大茶系的制茶工艺区别:

绿茶:

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绿茶是以采摘鲜叶为原料,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艺。绿茶的品质特点是“三绿”,即叶绿、汤绿、叶底绿。

乌龙茶:

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青茶最初起源于福建省,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青茶最早可追索到宋代的北苑茶。青茶是我国特色茶之一,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既有绿茶的清香,同时又有红茶的浓郁花香。青茶的最大特点是沏泡后的叶底“绿叶红镶边”。

红茶: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

不同茶类的制茶工艺各有特点,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制出品质上乘的茶叶。

七、岩茶几月份上市?

1. 岩茶不是只有一个上市月份,各个品种的岩茶上市时间不完全相同,有些是一年四季都有,有些是只在特定的月份出售。2. 以武夷山岩茶为例,上市时间通常是在每年的2月份至5月份,因为这段时间气温适宜,茶叶新鲜,口感最佳。3. 不同地区的岩茶上市时间也有所不同,需要具体了解当地的情况。综上所述,岩茶并不存在一个具体的上市月份,具体时间需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区进行了解和判断。

八、茶叶哪个品种最早采摘,茶心比较大的,准备种茶树,不知道种哪个品种?

绿茶现在有元宵茶,极早春的树种,3月上旬可头采,口感不错。八十年代由宁德霞浦县茶业局培育而成。 红茶是最好用武夷山内的菜茶制作,我喜欢无烟的正山小种。4月初到4月底采摘制作。 乌龙茶的话,铁观音凉了很多年,还没缓过气来。武夷岩茶喝到半岩以上级别,有各种不同的花香。5月左右采摘制作。 白茶现在属于福鼎的更有名气,南平所辖的政和的白茶也属于大白茶系列,和福鼎大白口感不同,更阴柔一些。而武夷山极其附近的小白茶(菜茶种)更细腻,后期转化更快,看个人喜好。福鼎白茶3月中旬-4月下旬采摘制作,武夷山及建阳的小白茶同正山小种时间,反正是同款原料。 所有的茶都是春茶最佳,没有农药并且“肥美”鲜爽。 个人很烦各种品种茶,梅占,黄金桂,等等。还有后期培育的带数字的那些x牡丹,x观音,都是高产高香型,香气总觉得不自然。

九、一年四季最后一冒茶叶叫什么?

冬茶

虽名为冬茶,但并非一定是在冬天采摘,只是人们习惯把一年最后一次的收成称作冬茶。一般来说霜降往后采制的茶,都可以称为冬茶,像武夷岩茶冬片的采摘时间就集中在十月中下旬。

虽说叫冬片,但实际上能采摘冬茶的产区一般都气候温暖,比如福建、台湾等地。

这些茶树并未经受严寒,反而经过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生长速度快,在气温稍低、光照充足的冬季采摘, 叶片中儿茶素增加,香气馥郁,别具一番滋味。

冬茶特点

乌龙茶常说“春水秋香”,意思是春茶的滋味更好,而秋茶则香气突出。冬茶与秋茶类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香气浓郁,甚至比秋茶更胜一筹。

冬茶香气突出

到了十月中下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干燥少雨,光照比较强。此时的茶芽,在短日照和低气温下,代谢合成的多酚类物质减少。为应对寒冷,茶中的大分子糖类物质也会水解成小分子糖来提高细胞液的浓度,降低凝固点,避免冻害。

另一方面秋冬季节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茶树香气物质的积累。因此,冬茶可以说是“香高水甜”,滋味馥郁。再加上冬茶的产量低,物以稀为贵,所以好喝的“冬片”往往价格不菲。

冬茶品质

前面说了冬茶一般以乌龙茶居多,因为乌龙茶重香,乌龙茶冬茶口感可以说与春茶各有千秋。

台湾的冻顶乌龙,因地理纬度的关系,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其中又以春茶和冬茶品质最为突出,可以说不相伯仲。秋冬季节的冻顶山,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所以冬茶叶底厚,喝起来滋味更甘甜清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