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出自哪里?

来源:www.bxwzhw.com   时间:2023-06-27 18:11   点击:9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出自哪里?

“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意思是品茶就如百转千回的人生,经历很多世事浮沉后,抖落了一身的风华与疲惫,取而代之的是遗留在心里的那份沉静和恬淡。悠然自得,无牵无挂,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心无红尘,神离三界”,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幽幽的茶香沉淀下来的是那份对世态淡然超脱的心境和释怀。

“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这句话是茶道中一句经常被引用的禅语,出处不可考。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茶道是生活的艺术,喝茶是一种心灵与生命的修行,在喝茶的修行中获得清净具足圆满。

扩展资料:

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钟灵毓秀,造就优良茶德。茶性俭,苦而后甘,它的俭朴、清淡、和静、健身的秉性,恰与中国人崇尚先苦后甜,温和谦逊,宁静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们的喜爱。

茶的滋味,大抵在其或苦或甜,或浓或淡色味交织之中,品出一种淡定的人生,一种不可释怀的人生,一种笑看风轻云淡的人生。

茶有德,饮茶人有茶德。宋徽宗在《大观茶论》认为茶具有“清、和、澹、静”的美德。并以此引申为社会伦理美学。

参考资料来源:

二、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有多少章?

有七章。

第一章 喻物派的书法理论

一、最古的书法理论

二、笔触的拟物

三、书体的拟自然

四、书家个人风格的比拟

五、文字是有生命的形体

六、大自然与书法创作

第二章 纯造形的美

一、什么是纯造形的美

二、理性派

三、感性派

四、王羲之

五、唯美主义

六、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七、程瑶田的《书势》

第三章 缘情的书法理论

一、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

二、唐代的浪漫主义

三、酒神的

四、宋人的个人主义抒情

五、丑怪的歌赞

六、疯狂

第四章 伦理派的书法理论

一、项穆的《书法雅言》

二、书法的形而上学的意义

三、圣道与末事之辩

四、欣赏书法即欣赏人格

五、“作字先作人”

六、书法上的最高理想——中和

七、另一个理想——“发强刚毅”

八、个人风格的形成

九、技术和修养

第五章 天然派的书法理论

一、道家精神

二、人品——放逸

三、“无为”的创作

四、同自然

五、“逸品”(兼论“神品”)

六、道家倾向的书法

七、道教和书法

第六章 佛教与书法

第七章 总结

三、佛家作者?

朱瑞玟,著名学者,主攻成语研究与佛学研究。有《实用写作成语辞典》(意序)、《成语探源辞典》等独具创意的工具书,还有《佛教与成语》、《书法与成语》、《酒文化与成语》等专著,蜚声大陆与台湾,以及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中外学术界盛赞朱瑞玟的作品“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实用性四者兼备”。朱瑞玟于1963年入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在北京电信教育培训中心任教,是该中心文史哲教研室主任、职称评审委员。曾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编写《司法文书写作教程》、为北京成人教育学院编写《说明文写作》,并先后兼任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北京青年报》通讯员、《卫视周刊》电视剧评论主笔、《佛教文化》

四、僧人书法家排名?

1、智永和尚

隋朝书法家,传为王羲之第七世孙,世称“永禅师”。在永欣寺学习书法时,有登阁临池三十年不下楼之说,临书《千字文》800本之多,分赠浙东各寺,影响远及海外,尤其是日本书法。其“退笔成冢”为书家美谈,有《归田赋》等留世。智永的“永字八法”,为后世楷书立下典范。

2、怀仁

唐代书法家,弘福寺僧人。长期学书,钟情于王羲之书法研究,书法深得“二王”真谛。曾花二十年将王羲之墨迹临摹集成《大唐三藏圣教序》,此序自然天成,尽得真味。《古今法书苑》载:“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委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

3、怀素

中唐名僧,玄奘弟子,以狂草知名,史称“草圣”。怀素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人评价其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清戴叔伦曾作诗赞云:“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余。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键笔。”传世书法有《自叙帖》、《苦笋帖》、《小草千文》等帖。

4、道济

明末清初僧人,字石涛,书画双绝,号苦瓜和尚,清湘老人。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其书风清健灵秀,趋于山野之趣,具六朝写经体风韵。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5、八大山人

原名朱耷(1626年—约1705年),谱名统,字刃庵。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其书章草似索靖,行书似米芾,用笔方圆相兼,结体纵横齐整,含蓄内敛,圆浑醇厚,亦工篆刻。书画皆珍品,人相宝之。

五位僧人书法家对艺术的执着,有着信徒般的虔诚。佛教在影响书法的同时,也借助书法得到了传播,可谓相得益彰。

五、伯鸿书法家介绍?

伯鸿,现为华夏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周易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国禅易书法协会副秘书长

艺术成就:

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并赢得荣誉。其书作在2009年第三届中国(东北)文化交易博览会上获二等奖;在2009年北京举办的佛教书画大赛中获二等奖;在2010年“”公益文化杯”中国书画巡展中获优秀作品奖;在2011年在大东北首届万人艺术节中荣获银奖、以及“银河杯”书画大赛二等奖、“兰亭杯”书画大赛三等奖及2014全国书法征集名人奖等诸类奖项。

伯鸿先生长久以来一直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对易学、儒学、道学均有研究和建树;身心历行,进而不止。在其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研究和浸润中,他尤为钟情和痴醉于书道,认为书法一学及其表现形式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气象风脉的集中与统概,从临《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始,遍临诸家,尤重碑学、对《瘞鹤铭》、《石门颂》等摩崖石刻心驰神往,临研不止。他研究东方艺术史、书法理论,观书史流韵,觅笔墨魂魄、悟览书道空灵玄妙之精神气象,沉潜其中,践行不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