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历史上食物传播的影响?

来源:www.bxwzhw.com   时间:2023-06-28 05:39   点击:29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中国历史上食物传播的影响?

中国很早就开始了探索世界的脚步,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都是见证。在探索的过程通过文化的交流。影响着别人,这其中就包括了的交流和影响。包括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传统食品、食风食俗等等又是怎么影响他人的呢?

饮食文化影响

  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

  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中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比中国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中国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这条丝绸之路在中国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在达交趾(今越南)一带,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也很大,这种情况大概始于秦代。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朝鲜,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朝鲜。

  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最深。朝鲜习惯使用筷子吃饭,朝鲜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甚至在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讲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

  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更大的国家是日本。公元八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制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日本人称这些中国点心为果子,并依样仿造。当时在日本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种。

  鉴真东渡还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饭时使用筷子就是受中国的影响。唐代时,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还几乎把中国的全套岁时食俗带回了本国,如元旦饮屠苏酒,正月初七吃七种菜,三月上巳摆曲水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九月初九饮菊花酒等等。

  其中,端午节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后,日本人又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作了一些改进,并发展出若干品种,如道喜粽、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唐代时,日本还从中国传入了面条、馒头、饺子、馄饨和制酱法等等。

  中国菜对日本菜的影响很大。十七世纪中叶,清代中国僧人黄檗宗将素食菜肴带到日本,被日本人称之为“普茶料理”。后来又有一种中国民间的荤素菜肴传到日本,称为“卓袱料理”。“卓袱料理”对日本的餐饮业影响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汤”等,至今还列在日本一些餐馆的菜谱上。

  日本人调味时经常使用的酱油、醋、豆豉、红曲以及日本人经常食用的豆腐、酸饭团、梅干、清酒等等,都来源于中国。饶有趣味的是,日本人称豆酱为唐酱,蚕豆为唐豇,辣椒为唐辛子,萝卜为唐物,花生为南京豆,豆腐皮为汤皮等等。

  为了纪念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日本人,日本还将一些引进的中国食品以传播者的名字命名。如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僧人泽庵学习中国烹饪,用萝卜拌上盐和米糠进行腌渍,日本人便将其称之为泽庵渍。清朝顺治年间,另一位日本僧人隐元从中国传入菜豆,日本人便称之为隐元豆。

二、中国茶最早出口哪些国家?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有150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四个贸易时期。

中国茶叶的早期输出外销

公元475—1644年的一千余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

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公元473—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唐代,於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

明代(1368—1644)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清初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

郑和七次组率船队,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同时,波斯(今伊朗)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探险旅行,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国茶叶文化传往西方,为以后的华茶大量输入欧洲作了宣传和与论准备。

三、茶马古道是什么资源?

在古代,我国还处于农耕社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不仅自然环境恶劣,而且道路基础设施不全,尤其是青藏、云贵高原及周边偏远地区。于是,形成了,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历史上称为“茶马古道”。

在茶马古道上,以普洱茶、藏茶为主体的茶叶成了贸易往来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是一条具体的线路,也是一个巨大的贸易网络,更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堪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道,进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主要是把中国内地茶叶流转至南亚、西亚等国家,换取该地区的马匹、植物油等生活物资。

茶马古道,始于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全长四千多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时至如今,仍有坚守的马帮在这条茶马古道上默默地行走,长长的马队,成箱包装的茶叶,茶人们的吆喝声,悠远的马铃声,历历在目的马蹄印,屹立在溪流中的廓桥……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记忆见证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交融。

对于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中国茶人来说,这一路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风光却也激发出了茶人内心深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潜在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四、茶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茶文化的传播途径,不仅有海上贸易路线,陆上传播的也非常远

要得“空”,则心必须“静”,皎然对此颇有感触:“静,并非如松风不动…谓之意中之静”。“静的要求在于心静而非物静,只有心静才能万物归于一心,才能悟空。皎然曾在太湖附近寻访陆羽,却未能遇到,心情惆怅之余看到姑苏城郊的绿水青山、鸿雁翩翩,于是便自我开解道:好友或许是去品茶了吧?还是去赏春泉了呢?或许,他正悠闲自得的在垂钓吧?诗中描述的“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翻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钧船”。景是幽静空旷的,而“春茗”、“春泉”、“悠悠钧船”又是禅的境界,于是,在空灵之中,读到了皎然对于陆羽的那份淳朴思念之情,更是赞扬了陆羽为人处世的淳朴、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这正是佛家所赞颂的宗旨。

在清幽的自然环境和空灵的内心中,静心品悟,皎然终于体会到了“茶道”的意境,其所写的“三饮便得到”就很好的表达了茶道的精神:茶饮喝过之后,提神醒脑,只觉心中舒畅、如此之美妙;再饮便能洗涤内心繁杂,从而使自己拥有一颗空灵之心;三饮之后,心中烦闷便烟消云散,心胸开阔,体会出了茶中所蕴含的深刻佛法。茶道的意境与证悟诸法的境界是相通的,只有进入了无人、无我的状态,才能达到样和安静、万物空无的精神境界。

除了“静”、“空”外,还有“照”。“照”有观照之意,即时时刻刻都保持自省的状态。譬如当六根接触六尘时,难免会起妄念,此时在心中默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这就是观照。正如《金刚经》中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需修行之人用寂然之心去观照世间万物。若明白了“照”的精神本能的作用,就能“明心见性”,就能进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中。香岩禅师就曾将这种内心境界形容为“不动如如万事休,澄潭彻底未曾流,”可他将“照”区分为“本来照”、“寂照”、“常照”,“本来照”即非主观作用的、本能的、自然之照,“寂照”是它的功用表现之一,真如佛性、禅心、道实际都是一个概念,真如就是如如,心境是平静的,一切的荣辱得失、是非厉害都烟消云散,的确是一种“万事休”的心境。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寂照并不是说把人的内心引向极端的死寂,禅的寂,是淡泊名利、解脱烦恼、枯淡闲寂之情,既不是对于神秘宗教的信仰,也不是对世间万物灭生灭死的感叹,而是对自然界、人生本质的感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是“宁静以致远”的精神体验。正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言:“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禅茶也如此,当一杯清茶入口之时,内心便瞬间清净下来,不执着于世间万物,不迷惑于一念感知。这这是修禅之人所谓的大死之后的大活!

随着“禅茶一味”之说的应运而生,饮茶之风逐渐在寺庙和民间推广开来,唐宋以来,茶叶已经成为商品在国内广泛流通,至宋代开始,已成为出口商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三路。一路为海路,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当时主要是以南海为中心,以广州为起点,出口的主要是丝绸、瓷器、铜器和茶叶四大宗商品:在唐朝,日本著名最澄禅师来华学习禅法,将中国的茶籽带去了日本;1784年,美国“皇后号”商船抵达中国,以采购茶叶为主。至此而言,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许多外国国家都开始种植茶叶,并有了饮茶的习惯。

有海路则必然也由陆路,北经蒙古国传播至苏俄地区,西北经新疆传播至中亚、西亚以及东欧,与当时的“丝绸之路”相辅相成。中国茶叶以陆路传播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蒙古国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境贸易的愈发发达,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开始通过茶马交易的方式远销西亚、北亚以及欧洲各国,到了明朝时期更是将茶马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就以“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形容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景象

五、中国茶传播到荷兰的时间和方式?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六、中国茶在国内传播的时间,路径图是怎样的?

茶在国内的传播路线

千百年来,茶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香飘万里。茶业的重要中心也随着茶在国内的不断传播几经迁移,大致经历了一条自西向东和向南的路线。

1、始于巴蜀,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的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也就是说,中国和世界的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为业的。

2、顺江而下

秦汉时于期,随着巴蜀与各地区交流的日益密切,茶亦被广泛的传播。茶最先传播至东部与南部,湖南茶陵的命名便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西汉时期,茶陵以产茶闻名,茶陵地处江西与广东交界,由此可见,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传播至与湘、粤、赣毗邻的地区。

3、继续东移

五胡乱华,西晋南渡,北方豪门进驻中原,建康成为当时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崇茶之风盛行于贵族富豪之间,致使江东饮茶与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加快了我国茶叶向东南推移的脚步。

4、行至江南

唐代中期以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产量大幅提高,制茶技艺亦达到当时的顶峰。高水准生产出的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茶。此时,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茶叶产制中心。

6、由东转南

由五代及宋朝初年开始,全国气温骤降,使得我国南部茶业较之北部发展更为迅速,并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宋朝制茶中心,具体表现为福建建安茶取代顾渚紫笋成为贡茶。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发展较唐朝时,更加活跃和蓬勃。宋朝时期茶业中心的南移!

七、世界三大植物饮料的传播路线?

世界三大饮料指的是可可,咖啡,茶。具体介绍如下: 1,可可 可可从南美洲外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16世纪前可可还没有被生活在亚马逊平原以外的人所知,那时它还不是可可饮料的原料。因为种子十分稀少珍贵,所以当地人把可可的种子(可可豆)作为货币使用,名叫“可可呼脱力”。 2,咖啡 咖啡是用经过烘焙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饮料,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据说一千多年以前一位牧羊人发现羊吃了一种植物后,变得非常兴奋活泼,进而发现了咖啡。还有说法称是因野火偶然烧毁了一片咖啡林,烧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围居民注意。 3,茶 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从营养成分等各方面上说绿茶都为最多。茶是茶树或茶树新梢芽叶加工品的统称。茶树为山茶科,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八、中国茶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的依据是什么?

中国茶叶传往世界各国,不仅时间很早,而且有着多种渠道。主要是经过南北两条丝绸之路:

第一,通过来华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因而使中国茶叶的生产技术和饮用方法得以在各周边国家和地区流传;

第二,通过派出的使节以馈赠形式,将茶叶作为礼品与各国上层交换;

第三,通过贸易往来,将茶叶作为商品向各国输出。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