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安史之乱中名将排名?

来源:www.bxwzhw.com   时间:2023-08-21 21:39   点击:8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安史之乱中名将排名?

1.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罢职赋闲。宝应元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广德元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2.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营州柳城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上元二年,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次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李光弼晚年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拥兵不朝,声名受损,因此愧恨成疾,终于广德二年在徐州病逝,年五十七。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著有《将律》、《统军灵辖秘策》及《李临淮武记》,今已佚。《全唐文》录有其文。

3.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765年9月27日),铁勒仆固部人,唐朝中期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仆固怀恩跟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封为丰国公。交好回纥部落,出使回纥借兵,出嫁二女和亲回纥。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家族46人为国捐躯,可谓满门忠烈。平乱之后,仆固怀恩率领朔方兵马驻守汾州,拜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衔,封大宁郡王。永泰元年,遭到宦官骆奉先等人陷害,举兵叛唐,不久病死。唐代宗甚为惋惜。

4.张巡

张巡(708年-757年),蒲州河东人。唐朝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载,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馀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宣宗大中二年,张巡绘像凌烟阁。至清代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

5.李嗣业

李嗣业(?-759年),京兆高陵人,唐朝名将。初任昭武校尉,后历任中郎将、右金吾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北庭行军兵马使、卫尉卿、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等,封虢国公。李嗣业身高七尺,力大超群,擅用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故敌军称其是“神通大将”。天宝六年,随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天宝十年,再随高仙芝讨平石国、突骑施,击败吐蕃军队。安史之乱时,李嗣业奉命征讨叛军,唐军靠李嗣业的突出表现击败叛军,李嗣业跟随广平王李豫收复长安,跟随郭子仪收复洛阳,与张镐等收复河南、河东两道郡县。乾元二年,李嗣业与郭子仪等围攻相州时,身中流箭负伤。李嗣业伤势快好时,突然听见发令钟鼓声,知道是在与叛军作战,因而大喊杀敌,致使伤口破裂,流血过多而死。死后唐朝赐谥号忠勇,追封武威郡王。

6.封常清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人,唐唐朝名将。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天宝十一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天宝十三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乱时,受边令诚的诬告,被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

7.高仙芝

高仙芝(?—756年),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年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进攻石国,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高仙芝出击大食败归。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时,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二、评价一下安史之乱中的那些名将?

郭子仪:安史之乱发生后接盘朔方军节度使,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战争第一阶段,从朔方出发,先在大同击败高秀岩,进入太原,出井陉,攻入河北,攻克常山等等,在嘉山等地几次会战击败史思明。长安失守后率五万军队返回灵武,和唐肃宗唐代宗会师。之后袭击潼关,攻克灵宝,击败崔乾佑。和安守忠对阵,各有胜负。房绾送菜后,和李俶搭档,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统帅朔方军,河西陇右军,安西北庭军,回纥佣兵在香积寺之战中斩杀6万人,收复陕西河南,俘虏安守忠,严庄等人。邺城之战背锅,退守河阳,后面退出战场,复出要等到吐蕃偷袭长安了。

李光弼:开始作为郭子仪副手攻入河北,郭子仪部撤退后,率一万军队守太原,击败史思明的五万人。参加邺城之战,只有李光弼部和王思礼部全师而还,郭子仪调离后接任统帅,河阳之战继续以少胜多,击败史思明,李光弼当统帅的时候与鱼朝恩,仆固怀恩不和,互相拆台,加上李亨的微操多集中在这个时间段,邙山之战大败,丢失洛阳,又勉强收了摊子。唐代宗继位后,江南大规模农民起义如火如荼,于是,李光弼率平卢军南下平叛,未能参加最后阶段的战事。

仆固怀恩:开始时是郭子仪先锋,香积寺之战担任回纥联络官,挫败叛军偷袭,并杀入叛军,最终压垮叛军。郭子仪调离后,接任朔方军节度使,与李光弼不和。李光弼调离后,接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昭觉寺之战大败史朝义,叛军瓦解。可惜晚节不保。

李嗣业马璘:分别在香积寺之战和昭觉寺之战僵持不下时,发动万岁冲锋逆转战局。

张巡鲁炅来稹:唐军最弱势的时候坚守防线,张巡守住叛军通往江南的通道,鲁炅来稹守住汉水补给线。张巡守睢阳守到吃人,鲁炅守南阳打到吃老鼠。

除了这些人,还有河西的王思礼,平卢军的董秦田神功。

叛军这边,史思明,安守忠,崔乾佑,田承嗣等人含金量也不低。

三、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的事迹?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独有平原坚守不降。

颜真卿又联络各地起兵反抗,响应者十七郡,他被推为盟主,合兵三十万,致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肃宗即位,拜颜真卿为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因此人称“颜鲁公”。德宗建中四年,淮西李希烈兵叛,攻陷汝州(今河南临汝),宰相卢杞嫉恨颜真卿,向德宗说“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2],遂被派往招抚李希烈。颜真卿至汝州,宣读诏书,被贼兵团团包围。李希烈欣赏颜真卿,将颜真卿领入驿馆,逼颜真卿代己申冤,颜真卿不从。李希烈再派前汝州别驾李元平劝颜真卿投降,颜真卿反斥责元平。李希烈攻陷汴州,任命颜真卿担任宰相。颜真卿坚辞不受。李希烈派士兵在院中挖一大坑,扬言活埋他,真卿反而说“生死已定,何必如此多端相辱侮!”希烈无他法,只得将他囚於蔡州龙兴寺[3]。李希烈又用稻草燃火威胁真卿,扬言要烧死他。颜真卿反而自己扑向烈火。辛景臻见状,急忙拉住他。李希烈用尽各种办法皆不能使颜真卿屈服。真卿自度必死,乃作遗表,又自写墓志、祭文。不久唐军反败为胜。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唐廷处死,希烈大为恼怒,兴元元年八月三日(785年8月23日),将真卿缢死於龙兴寺柏树下,终年七十六岁。嗣曹王李皋闻讯大哭。叛乱平定後,颜真卿的灵柩护送回京,葬於京兆万年颜氏祖坟。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废朝八日。

四、永嘉之乱中的忠义之士?

忠义之士还是有的,有一个叫卞壶,在永嘉之乱后,投靠徐州刺史裴盾,出任广陵相。投靠安东将军司马睿,出任丞相从事中郎。

五、陋室铭中之乱的意思?

之乱:扰乱。之: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不译。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作者: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六、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的经历?

1. 逃难: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离开了长安,逃到了蜀地,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他游历过巴蜀、荆湖、广东等地,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

2. 参战:后来,李白跟随李靖参加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成为了一名军官。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曾经被任命为虎贲郎将(虎贲是唐朝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并多次立功受赏。

3. 贬官:然而,李白并不喜欢官场生活,他曾经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著名诗句,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因此,他多次请求离开官职,最终被贬为庐州司马。

4. 流放:李白在庐州生活不久,就因为与当地官员发生了矛盾而被流放到了峡中。在那里,他过着贫苦的生活,但仍然不断地写诗,表达自己的心声。

七、永嘉之乱和侯景之乱?

永嘉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代的一个内乱事件,由居於中原的少数民族人发动。

西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

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馀万人於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

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这为东晋偏安一隅作了预备,大量的侨州侨郡的设立,深刻地影响了东晋的政治面貌。同时,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

一般认为,现代闽南人的始祖,大多是来自於此时期汉人大规模南迁入闽的中原人。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

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

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

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吕后之乱?

  刘邦称帝后,册封吕雉为皇后;后欲废吕后所生太子刘盈,另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因吕后和张良、周勃等人强烈反对而未成。

  汉高祖刘邦死后,刘盈即位,是为惠帝。吕后代理朝政。她不顾惠帝反对,派人毒死如意,又将戚夫人断手足、去眼、熏耳、饮哑药,丢于茅厕内,称为“人彘”。惠帝见状,受惊发病,自此不问朝政。吕后遂独揽朝政。

  惠帝七年(前188年),惠帝亡故, 吕后相继立了两位少帝,均临朝称制。吕后对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之言置之不理,分封吕姓为王,因此权极一时。

  吕后八年(前180年),吕后病死,诸吕姓官员阴谋叛乱。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在南、北军将士的策应下,入宫杀死掌握大权的吕后亲信吕产、吕禄等人,消灭了诸吕势力。随后迎立高祖薄夫人所生之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九、黄巾之乱多久是董卓之乱?

黄巾之乱是公元184年,董卓之乱是公元189年,他们之间相差了五年

十、高适在安史之乱中做了什么?

高适(815年-880年),唐代文学家,他在安史之乱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他在安史之乱中的主要贡献和所做的事情:

1. 抵御敌军: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叛乱,叛军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对唐朝统治造成了巨大威胁。高适作为一名忠诚的官员,积极参与抵御叛军的战斗。他曾随唐朝将领李光弼征讨叛军,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勇敢和坚定的战斗精神。

2. 作战指挥:高适在安史之乱期间担任过军队的指挥官,他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据记载,他在战斗中善于运筹帷幄,灵活应对敌军的进攻,并采取有效的战术来保护自己的部队。

3. 军事文学创作:高适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闻名,他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军事诗歌,以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士兵的赞美。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描绘了战场上的英勇和牺牲精神,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

4. 宣传抗战:除了在战场上的贡献,高适还通过文学作品宣传抗战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叛乱。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为唐朝的抗战努力提供了精神支持。

总的来说,高适在安史之乱中以其勇敢、智慧和文学才华,积极参与抵御叛乱,担任指挥官,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抗战,为保卫唐朝的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