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禅宗思想与茶道风俗对日本陶瓷艺术设计有何影响?

来源:www.bxwzhw.com   时间:2023-06-24 00:58   点击:20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禅宗思想与茶道风俗对日本陶瓷艺术设计有何影响?

  禅宗思想与茶道风俗对日本陶瓷艺术设计影响

  日本“禅宗”与“茶道”是宗教文化史上很好的结合。由中国传去的佛教禅理同茶道有机形成“茶禅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

  说到茶道,不得不叹服于日本本土审美改造意识,他们将“和、静、清、寂”的禅学神髓以近乎于刻板的形式倾注在各种流派的茶会中,禁锢了享茶本身的乐趣,但却因此更符合宗教和贵族阶层对于理性禅意味的追求和交流需要。

  从庭院到画卷到主客间对话,都有严格限制,对茶具的欣赏也是一个程序化了的、强调宁静与古朴的必要。在这种近乎于苛求和挑剔的环境中,被做为欣赏对象的“茶道具”制作必然会受到空前的重视。就如同插花要符合茶会的主题一样,使用的茶具更要符合禅意精神,体现出茶的简约和高雅清幽。

  对意境的追求,尤其是古朴的追求,使得日本陶瓷的整体艺术造型呈现出特有的“古拙与简朴”,远离了繁复的色彩,把禅的枯寂和宁静演义得淋漓尽致,对细节则究至极致。

  “纯粹的模仿到和本土文化结合,走出一条日本式的道路。”看看现今在中国早已经失传的天目碗,在日本却得以保留。据说天目山本是宋代参佛圣地,扶桑使者学佛,见此茶碗,甚为喜爱,大量东携,故而今日仍有收藏。

  按照现今人的观点,恐怕很难理解看上去一个普通的碗居然价值连城。当然这也是贵族阶层参与的一个非正常的结果所导致。

  (以上原创,以下摘抄参考)

  备注:

  瓷器制造是在13世纪开始的。13世纪20年代,日本人加藤四郎右卫门到中国福建学习制瓷技术,5年后归国,在濑户设厂制造黑釉瓷器。后濑户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陶瓷业的中心。16世纪的江户时代,日本人吴祥瑞前往中国景德镇,后带回瓷器的制造秘术,并在有田郡设厂生产青花瓷。初期的青花瓷简洁精致,很快由荷兰船商运销欧洲。有田郡厂后来由酒井田继续经营,并开发了釉上装饰技艺,称为柿右卫门瓷,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 日本的六大古窑。再后来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制作就此开始了。接着有各种烧器产生,其中伊万里瓷器在欧洲也享有盛誉。

  京烧:在京都制造的陶瓷器总称为京烧,又叫清水烧。京烧质地细腻,色彩和谐。盘子、花瓶、茶具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工艺瓷器都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

二、日本禅学的精髓?

1.日本禅宗的世俗化体现了日本文化现世本位,注重现实的思想

日本古老的信仰认为万物的存在是有秩序的,万物为人类所利用是其自然道理.虽然日本也有彼世信仰,但日本人认为人死去后虽然去彼世,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来.这也就是日本本土信仰的现世特色.

日本文化的现世特色直接影响到日本禅宗,使其世俗化,使禅宗思想在日本成为被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的文化.受“世俗化”的影响,日本禅宗摆脱了苦思冥想的修禅方式,走出禅房寺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道,武士道以及建筑文化等.

2.日本禅的清寂思想体现了日本文化朴素的审美观念

神道以白色为洁净之色,以其为神仪的象征.白色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着和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统领与影响着日本人色彩的审美意识,从而塑造了日本朴素清寂的审美意识.这一点从日本的古代诗歌《万叶集》、《源氏物语》等作品中也可以看出.

日本禅房讲求清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朴素意境是日本禅宗所追求的.

另外,茶道与禅宗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修禅方式和日本文化朴素的审美风格.茶道与禅宗结合,尤其注重茶室的意境经营,讲求了清寂的审美意境.

3、禅宗的不立文字,注重直观把握禅意的思想符合了日本人讲究意会的文化风格

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时,日本阶层已经崛起.禅宗直接影响了日本的武士道思想.日本武士阶层注重为君主效忠献身的精神.武士阶层注重单纯直观的思想.禅宗讲求“顿悟”,这对于武士阶层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调和方式.

三、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七则”: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

四、十牛峰介绍?

十牛峰,又称十牛图,是一幅禅宗画作,描绘了一个人通过禅修从烦恼中解脱的过程。该画作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来被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等人引入日本,成为日本禅宗的重要图像之一。

十牛峰画作共由十幅图组成,每幅图都描绘了一个人在禅修中的境界和心路历程。这十幅图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寻牛:画中人开始寻找一只迷失的牛。

2. 见迹:画中人发现了牛的踪迹。

3. 见牛:画中人终于找到了牛。

4. 驾牛归家:画中人驾着牛回家,象征着禅修者已经开始掌控自己的心灵。

5. 牛逸:画中人意识到牛的本质和他自己的本质是一样的。

6. 无牛:画中人意识到牛和自己都不存在,都是虚幻的。

7. 得牛:画中人意识到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8. 牛归:画中人放下了对牛的执着,牛自己回归了本来的自然状态。

9. 人归:画中人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自我,归回到世俗生活中。

10. 还原:画中人已经完全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归回到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十牛峰画作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富有哲理的内容,向人们揭示了禅宗的精髓,对于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品质和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理学的影响?

心学和理学,如果要简单通俗地讲,它们最明显的区别其实有两点:

1、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哲学的本质上来说,朱熹认为宇宙有一个本原,这就是“理”,也就是“道理”,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理;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就是理。在朱熹看来,理是整个宇宙的前提和根本,是一种先于宇宙存在、超脱于宇宙的事物,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且如万一河山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换言之,朱熹的“理”,不因人的喜好爱恶而转移,所以又叫“天理”。

在朱熹看来,天理只有一个,然而反映在具体事物上,每一个事物都有各自的理。太阳有太阳的理,大地有大地的理,牛有牛的理,马有马的理,桌椅板凳有桌椅板凳的理。但这些无穷的理,却都是那个“天理”在具体事物上的映射。——这叫做“理一殊分”,用朱熹自己的比喻,宇宙本源的那个理,好比是天上的月亮,这个月亮只有一个。但它映照到水中,却有无穷,长江有长江的月,黄河有黄河的月,每个湖泊也有自己的月。

——所以,朱熹的学说才叫“理学”。因为朱熹承认有一个独立于人的意志的“理”存在,所以说它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对于心学而已,它也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理”,但这个理和朱熹的理不同,对心学来说,他认为“心即理也”,也就是说,心学的理不是客观存在的,它就是人的内心。用陆九渊的话讲,就是“道未有外乎其心者”,或者说是“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在陆九渊看来,心与理是直接合而为一的,天理不在别处,就在人心当中。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本心,那自然就能明了天理,这就叫“发明本心”,或者叫“求放心”。——当然,这个“发明”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发明制造的发明,而是“发现、明了”。“放心”也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你办事我放心的放心,而是你那颗被原本被放逐的心。

——所以,陆九渊的学说就叫心学,它显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题主还提到“气”,“气”是什么呢?这个不好定义,但我们平时也都说阴气、阳气、正气、邪气、清气、浊气,这里所说的“气”,其实也就是这些阴阳正邪清浊之气。朱熹认为,“理”是形而上的,而“气”是形而下的。理是本源性的,而气是物质性的。理与气合,也就是本源与物质相结合,这才产生了宇宙间万物。——但对于人而言,人的理就是性。但人有好人,有坏人,既然人性(也就是天理)是相同的,那为什么又有好坏之分呢?朱熹回答:因为禀气不同。当人出生之时,有的人禀得正气、清气,那就是好人,有的人禀得邪气、浊气,那就是坏人。——这就是理学的理、性、气的关系。

当然,对于心学而言,没那么复杂。为什么人又好人坏人?陆九渊说:人的本心都是好的,只是有的人在世间被欲望所迷,失去了本心,所以变坏了。要变好也很容易,就要“求放心”,重新认识自己的“心”。

2、心学和理学的治学途径不同。

理学治学,是格物致知。因为理学认为理是本源性的,是无法直接认识的,而人所能见到的只有具体事物,所以我们必须从研究具体事物入手,一个一个的穷究它们的理,最后达到对天理的认识。从方法上来讲,就是从格物入手,博览群书,最终一点一点的接近天理。

但心学认为天理即人心,天理不在别处,即在我心中,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去格物,也没有必要去读书,只需要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认识,用陆九渊自己的话讲,就是“发明本心”,或者叫“求放心”,找到自己失去的那颗本心。一旦你拂去了心上的尘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本心,那自然而然也就认识了天理。

理学、心学的两种治学方法,其实颇似禅宗的顿悟和渐悟。

六、日本茶道经典语录?

日本的茶道用语

一期一会:“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仅有一次的相会。一生只有一次的缘分。

和敬清寂:千利休创立日本正宗茶道,提出茶道要义:“和敬清寂”。和、敬,表示主客之间和睦共处,互相尊敬;清、寂,表示茶室环境的清净幽雅与陈设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

禅茶一味:顾名思义,无须多说。茶道宗师村田珠光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另,又有禅茶及禅茶精神(正•清•和•雅),宗教味太重,略去。

花道:适当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艺术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花道"或"华道",也叫"生花","花道"是日本独特的传统艺术之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